很多年前。不記得是多少年前了。

我坐寶璋的車,小叔叔在鄉下的某一個餐廳請客。

為什麼請客我也不記得了。

我什麼都不記得,單單記得那回寶璋錯過了交流道。

我們要遲到了。

寶璋一路上自責不已,一路上叨念著,爸爸一定罵死了。

那時顯然沒有大哥大。

我坐在車上。事不關己卻很是訝異的看著。

從來不知道,原來那個總是老神在在的大哥。同我一樣這樣的在乎父親的生氣。

一路上,他的自責沒有停過,他的擔心沒有停過。

然後,我們到了餐廳。

一進餐廳,父親一句,怎麼這麼慢?

話還沒有說完呢,寶璋以不耐的語調說,就走錯了嘛。

他的臉色,話語,讓父親不再敢往下問。

突然,我發現,這才是我經常看到的大哥。

他總是一句話,好似根本不在乎父親的想法、看法。

所以我一直以為,他不似我這樣殷殷切切的渴望父親的讚美。

 

那一次,我知道我錯了。

那一次之後,我發現我們家四個孩子都一樣。

每回,我們太在乎父母的看法,每回用憤怒的保護色保護自己。

好像這樣可以讓自己舒服一點。

其實並沒有,苦了我們,也苦了父母。

我猜你們從來不知道,我們多麼在乎你們

 

所以當母親說,寶瑋,怎樣怎樣的生氣不理人。

她其實不知道,寶瑋多麼害怕她生氣不理他。

他沒辦法好好的說,好好的解釋,因為心虛,因為太擔心、太在乎。

 

也像父親問我們賺錢嗎?買房子嗎?

明明是關心的。

可有時我幾乎是憤怒的回答。因為心虛,因為太擔心、太在乎。

 

這是一種溝通模式。行之有年。

也難怪,老爸總是說,他只是說話,大家就說他罵人。

其實,是太相愛,太渴望讚美,太害怕被失望刺傷。

畢竟讚美實在太少。

這是中國父母愛子女的方式。

我常常想,怎麼這樣相愛,卻無能有更好的溝通。

但回過頭想,只要彼此知道,心的底層明白。似乎也就夠了。

 

                        09502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