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了六通電話

第一通替無助老人詢問住處

第二通一個想當修女卻患精神分裂症的女孩

第三通一個母親家暴的易怒少女

第四通一個星期天就要結婚,卻無法決定要不要的女孩

第五通一個同性戀,談戀愛的困境

第六通那個星期天就要結婚的女人再打來

 

我很累,累的幾乎攤在桌上

一個人的能量實在有限,但我們總想樣樣做好

電話的那頭,往往由哭喪的聲音,到滿意了安心的聲音

然後就覺得夠了,所有的努力都夠了

也許掛了電話,世界一如昨,也許仍然笑不出來

但有一會兒,她得到解脫,有人聽,有人懂

….

這是第三年了,當FK老怪

什麼是助人的重要特質呢

除了愛心,能力,我猜是幽默感

對人生的幽默感,這樣無厘頭的人生,卻可以看著他然後笑 0921202

 

原本我想找出以往的資料混過去就算了,可想想再整理一下也很好。

我猜我很聰明、敏銳、幽默是我助人的優勢。

而助人的障礙是我往往很想解決問題。

有時太想了,無法讓個案沉澱自己的情緒。

當然遇到的個案多了,也漸漸調整了自己的步調。

我想輔導員對自己的認識是重要的,

時時想到究竟是自己的需求或是個案的就會有最好的解答。

 

曾經我花了很長的時間做自我探索,關於我的原生家庭,關於我的特質。

對於渴求父母的肯定,對於自己求好的心情。

或許它已經安頓好了,或許在某個角落,有時它還隱隱作祟。

但那終究已經是完成了。

這回我用很安然的心看待自己。

我喜歡老子,在我這樣的年紀。

我比較用無好無壞來看待世事。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對於青少年我曾經花了五六年的時間在台北少輔組做輔導的工作。

從完全的無知,到熟悉如何與他們交往,我只能說孩子的寬廣無限。

但看成人肯給怎樣的空間。

以及成人肯付出多少無要求的愛。

無要求的愛,對於父母是很困難的,對於一個輔導工作者看似不難其實也未必。

因為我們總有些內在的價值觀在帶著我們走。

但因於相處的時間短,也許我們可以小心的注意彼此的互動。

多留意何者是你的價值觀,何者不是。

 

我從自己沒有孩子,到現在有兩個孩子,輔導孩子,會不會有不同的觀感呢?

是有的,孩子的天真,由父母一手捏拿的人格,我深深的體會。

孩子渴求人的認可,在認可中可以發揮的潛能,無可限量。

而現實社會中,忙碌的父母,渴求孩子獨立成長,我也確實感受到。

這是我覺得所以青少年無所是從的原因。

他需要成人的帶領,了解,而不是指導。

 

我的一生平順,小時有疼愛我的父母,大了有疼愛我的先生。

現在還有我摯愛的兩個天使。

有時人們覺得人需有過逆境才能懂得逆境人的苦。

而我反而覺得,人需懂得什麼叫幸福才能教人往幸福路上走。

 

當了三年的FK老怪,我想對於助人的路,套句我先生常對我說的話

佛渡有緣人,我希望孩子能多一個懂得對他好的人的陪伴。

就這樣,無所求的,僅僅只是要他知道,我在這裡。

 

今天我去了少輔院

一進大門,我的心不捨,一個為人母親的不捨,層層的關卡,攪的我心痛。

然後我見到孩子,還半大不大的孩子,一個個很安靜卻不快樂的模樣。

那樣需要關愛的孩子,置身其中,讓人心疼。

這樣的團體,雖然督導說過這次的活動不同以往。

可我仍然不太適應。

跪下來向主祈求,他們說。

我不是教徒,很難懂,他們的話,雖然我知道他們願意發出的愛。

在輔導裡,那樣堅持的人生觀,難道不會讓人錯失其他的問題嗎。

上帝的愛無所求,而我們要他們相信上帝的愛,難道不是所求嗎?

這樣的型態的交流難道不會造成孩子對輔導員的角色混淆嗎?

我也反問自己,如果孩子可以從中得到愛與信任,又有何不可。

也許可以,只是對我來說不適合,因為這樣的活動讓我困惑,若不信上帝,是不是仍然值得陪伴。若信了上帝,是不是就此海闊天空。

然後我想到人間的好與壞。

我想到有時我在輔導個案時,覺得這樣清楚與明白的抉擇就在你面前,你在猶豫什麼?

不禁失聲笑了出來,是的,有時我也迷失在自己認定的好與壞中,想給個案一個方向,而其實或許他完全無法實現。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輔導人這樣多年了,從完全用愛與關心,到許多的理論與知識的研讀。

我感覺自己的確進步了,往往從個案的笑聲中,我感到對自己的滿意。

(這大約算是輔導員的需求吧)

對於我自己的人生,包含我的家人孩子,都受到許多的益處。

我感謝老天爺(這是我的信仰)

我只期待自己若有可能,在能力之中多陪伴一些需要陪伴的孩子,這是我到這裡唯一的渴望。0921221

 

 

求助經驗

當我還是研究生時,我失戀了,從淡水,一路我哭回新竹。

我永遠忘不了,自己進入輔導室時,痛哭的情景。

我不記得自己說什麼,唯一記得的是自己完全失了理智的哭。

輔導員說了什麼,我也不記得了,但她讓我說,不停的說,以及哭。

出來時,天還是冷,風還是大,我的心仍然沉,可是突然好像可以不哭了。

這是我第一次走入輔導室。

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光是有一個人可以這樣認真的聽,就可以讓人舒服。

給人力量。

 

第二次的求助經驗在我當FK老怪,做的功課。

對方並不同理,很急著解決問題,我感到受傷。

這樣長的過往,她想在一兩十分鐘做結論,說方法。

 

這樣完全不同的經驗也給我很好的學習。

往往人在初時渴求的不外是被了解,被尊重。

而不是對定位,被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