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溪是今夏的第六次溯溪
在熊空 大豹溪的上游之一
九點到的時刻 一路上 已經滿滿的車子 許多的人
還好熊空溪是往深處走 人少些
之前爬文 期待一開始的 深潭 結果 橋崩了 路垮了
深潭也就成了 一般的河道
沒有深潭 小的瀑布是有的
但 可惜 整條主幹溪 似乎因於上頭飼養魚 整條溪 優養化的厲害
水質不好 味道也不好
「優養化」又稱為富營養化,水體優養化依其營養鹽的來源可概分為兩大類:
1、天然性優養化(Natural Eutrophication):指湖泊於自然生態系中,由於自然營養鹽之沈降與累積,造成湖泊水質逐漸優養化,換句話說,該湖泊正在逐漸老化中,是水域自然生態系必然的演替過程。2、人為性優養化(Artificial Eutrophication):指湖泊或水庫由於集水區或水體上之人為活動增加,如:蔬果栽種、遊憩活動等,將大量營養鹽帶入湖泊或水庫中,導致水體中浮游動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體生態系急遽變化,使得水質嚴重惡化。通常此種變化情形極快,往往只在短短數年時間內即可形成。水體優養化將造成藻類大量繁殖,一般而言,影響藻類生長之主要因素有營養鹽、日照、氣候、滯留時間等,其中最重要者為營養鹽。隨著人們增加農藥、肥料、大量廢水與洗衣粉的使用,造成人為加速優養化現象。由於農藥、肥料、廢水與洗衣粉中,含有豐富的硝酸鹽與磷酸鹽;硝酸鹽經分解後可成為植物所需養分,而磷酸鹽可以增進去污功效,也可以增加泡沫。在自然界中,氮及磷是稀有的成分,為植物成長中的一種限制因素。當含磷酸鹽物排放到湖水中時,水草、藻類獲得大量養分因此增生,藻類大量繁殖後,因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造成水體溶氧量晝夜變化差異大,於夜間常致使溶氧量太低,呈缺氧狀態,造成魚類等水中生物無法生存,因而死亡,水體也產生惡臭,這就是「優養化」的現象 ... 引用 http://biodiv.ntu.edu.tw/biodivctr/upload/article/004.htm 作者陳韻如
或許因為如此 除了我們 沒有人溯溪
下游 玩水的人是有的
越往上游 味道越不好 後來我們乾脆就走大石頭了
直到 到了一支分流
分流的水很棒 清澈美麗
我們在這裏下了背包 往上攀爬而上 ....很棒 好玩
然後 我們回到這裏 煮麵疙瘩 享受風吹的美好
整體而言 溯溪 應該開始於此處 似乎是比較有趣的走法
但 這溪因為坍塌 因為優養化 我想它有點失了它該有的美好.....
...................................
這是唯一較有趣的部分 ....但並不太難
坍塌的厲害
適合休息的所在
支流出現 往上攀爬
午餐 現煮麵疙瘩 .....超幸福說.....
在藍天白雲下 小憩
回程.... 我們往上爬 ....不再溯溪
...... the End
這當然算不上是個 非常夠勁的溯溪
兒子說 ...他上半身 都沒濕
再加上 它主幹上的優養化 .....
但是 我想
有時我們要的除了那刺激
可能有更多是 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愛 互動 ....
pao
ps.謝謝翁小妹的照片
謝謝翁小妹的麵疙瘩與教學
謝謝阿爬領隊
謝謝福來哥的 ....寶寶不說 寶寶銘記在心
謝謝兒子的相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