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綠豆湯剛煮好,冰箱裡有切好的芒果、洗好的荔枝。

我開了家門,因為門鈴壞了,孩子就要回來。放下手邊的電腦程式。

我回到房裡,就著床倚坐著看書,「人性的枷鎖」是我十七歲時看過的書。

孩子回來了,一身的汗,很熱的天。他脫了上衣。

「今天好嗎?」這是慣常的問語。他不說話。

我於是知道他有情緒。「怎麼了?」我問。

他於是說,多是些與孩子間相處的小事。

我聽,我同理,讓他覺得他的生氣,是那樣的必然。

甚至他母親也不會處理的更好,然後他就笑了。

他問「有水果可吃嗎?」「在冰箱」我說。

他起身,又回過頭問,「媽,那天你說對於愛嘲笑別人的人,我們該怎麼做?」

是的,在同理完後,孩子也想解決。

然後就在床上,他躺在我身邊,我問他,那嘲笑別人的人想得到什麼。

他想了一想說,「他想見到我憤怒,發飆」「是了,所以你生氣,他不是最高興嗎?」

然後我們討論該怎麼說,怎麼做,方法很多,唯生氣是不值得的。

我們笑著揣摩那討厭人說的話,笑著回應,笑著假想那人鎩羽而歸的沮喪。

他很滿意,再次起身去拿芒果。

那時已經五點了,我們談了約四十五分鐘的時間。

我起身去接弟弟,天熱,他不去,他想看一點卡通。

關門前他在房裡大叫,「媽再見,我愛你」我也大叫「我愛你」。

 

孩子的世界並不比我們容易,所以多給些時間總是對的09306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